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学校创建之初的林学系,2005年7月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1月单独组建环境科技学院,2011年3月更名为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年9月成立浙江省首个碳中和学院,更名为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学院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共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农林环境与资源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客座教授张小川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IF: 69.5)发表题为“Tree diversity increases decadal forest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accrual”的研究论文。浙江农林大学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森林土壤中的碳储量和氮储量对于维持土壤肥力和调节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全球范围内植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包括土壤功能)退化。众多生物多样性控制试验发现植物生物多样可以增加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碳、氮储量。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基于生物多样性控制试验得出的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碳、氮储量之间的这些正相关关系是否可以推广到复杂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本研究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加拿大国家林业调查数据,首次在大空间尺度上发现树木均匀度和功能多样性的增加可以大大提高有机层和矿物层土壤的碳、氮积累,证明了生物多样性控制试验的有效性。该研究强调,促进树木功能多样性(尤其是阔叶和针叶物种的混交林)不仅可以增加林地生产力,还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并减少土壤退化。
该研究首次在大空间尺度上揭示了树木多样性对土壤碳氮积累的长期影响。森林碳汇能力的提升是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来提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碳汇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之一,亦是是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结果对于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在“土壤质量调控与碳汇功能提升”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
(环资院、碳中和学院 蔡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