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的模范农场开展调研,在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冉琰和应珊珊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沟渠的认识。
该农场在沟渠中设置的拦泥转化池装置,通过生态基质吸附固体悬浮物,从而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此外,由于当地处于平原地区,水流平稳,所以在原有的三面光沟渠的基础上做出改进,变为漏孔式设计,这样一来有两大优点:一是在板的中间可以长出植物来,起到牢固沟渠的作用,二是可以起到微生物反硝化、松土以及排除过多水分的作用,防止硝酸盐在水中过分累积。
实践团成员又来到了水上稻田,应珊珊老师介绍道:原先的生态浮床以种植物美人蕉、再力花、伊乐藻这些园艺植物为主,这些植物仅仅具有美化作用,经济效益较低,此时水上稻田的概念应运而生,不用园艺作物而用更有经济效益的水稻,而且水稻本身拥有比园艺植物更强的抗病性和氮磷吸附能力。在河上种植水稻,能够实现经济与美观双丰收,相比原先的生态浮床,更贴近农民生活,在理念上更容易被农民接受。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了拦泥转化池装置和水上稻田,意识到高新技术对于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让技术真正走进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