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碳’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森林碳计量的野外调查实践。
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境内,总面积108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南沿海季风区中山丘陵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高等植物2000种左右,世界单种属、少种属77个,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0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有38种,是生物多样性的聚集地。
经过前期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300亩杉木林点云数据后,队员们编写代码成功分析了各山头地块森林的郁闭度以及每棵树木的树高,并根据森林情况设置了标准地,这次实践的目的是要在实地进行样地的高精度设置和每木检尺。由于地处深山密林,没有通讯信号导致RTK设备无法使用成为了此次实践遇到最大的问题。RTK设备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厘米级定位,这对于预设样地的实地放样和采集每木数据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该问题,队员们大胆创新,尝试了不同的定位方法,最终通过一种基于自设电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此方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七月初,烈日炎炎,当地地貌类型复杂,地形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坡度变化大,再加上夏季林下草本、灌木生长茂盛,大大增加了通行的难度。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队员们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扛着RTK设备,背着围径尺、树牌、喷漆等工具,义无反顾地扎身于丛林之中。“虽然外业很辛苦,但是我们研究生正需要这种历练,所以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队员周盼说。
团队指导教师王懿祥教授说:“下一步队员们还要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以便实现项目级的高精度森林碳计量,实验成功后,就不需要人工跑到山上来实际调查工作。”
此次社会实践,为研究杉木的生长规律、验证样地的选设技术和林业碳汇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为人类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