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校首页 | 校园门户 | 办事大厅 | 邮件系统 | 图 书 馆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硕士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林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点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1-06-28 11:21:12  点击量:


0907

一、学科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该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现有成员100余人,其中正高占40%,副高占35%,博士比例达9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浙江省特级教授、省千人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8人。学科下设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区域林业与环境发展战略需求,围绕亚热带森林特色与优势树种,在森林碳汇、竹林、珍贵树种、南方特色干果和森林药材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学科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111”引智基地、国家级林学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天目山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24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8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3.85亿元;发表学术论文9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14篇;主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林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成“森林经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浙江林业产值连续位居全国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两美浙江”和“森林浙江”建设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创建了“碳汇绿祖国”特色品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亚、非、拉竹子分布区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和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形成了“一根科技竹”,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样板;结出了“两颗富民果”,创建了山区精准扶贫的浙江经验。学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经济林团队获得“中国最美科技人”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做了专题报道;铁皮石斛团队打造的“一株仙草的扶贫传奇”,列入了科技部20个重点扶贫案例;2018年度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表彰;2019年度被授予“201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强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学科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为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优质生源,具体要求:

(1)品德素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知识结构:理解并掌握林学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能,尤其熟悉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能够结合目前林业的需求提供创新见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为林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3)基本能力:具备基本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经济社会调查、学术活动、学位论文撰写等系统的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检索查阅文献;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经过长期建设,学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

1.林木遗传育种

重点开展亚热带重要树种的育种资源保育与评价,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辅助育种,优异种质的聚合创制研究。

2.森林培育学

重点开展特色经济林、竹林、南方珍贵树种等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3.森林保护学

重点开展林业重要病虫害生物互作及致病机制、重大有害生物成灾规律及绿色防控、林用生物农药新产品开发及精准使用技术研究。

4.森林经理学

重点开展森林固碳增汇与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与信息技术、森林及其环境评价与规划设计等领域研究。

5.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

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林下经济等领域研究。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弹性学制2-5年。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含学术交流4学分和实践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5学分。

外国留学生修读课程及学分要求等同于相应学科专业的中国研究生。

五、课程设置

类别

代码

课程

性质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开课

学院

备注

学位课

MK10201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马克思学院

必选

WF1201

研究生综合英语

60

2

1

考试

文法学院

WF1202

研究生学术英语

30

1

2

考试

文法学院

LS10202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16

1

2

考试

林生院

LS10410

专业学位课

高级森林生态学

48

3

1

考试

林生院

任选2门

LS104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48

3

1

考试

林生院本研一体课

LS10412

高级植物生理学

48

3

1

考试

林生院

LS10518

专业学位课

高级森林培育学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至少

任选

两门

LS10519

高级经济林学

32

2

2

考试

林生院

LS10520

经济竹类资源与利用

(含实习)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LS10521

竹林经营专题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HZ10521

森林经理学研究专题

48

3

2

考查

环资院

HZ10522

森林固碳减排研究专题

16

1

1

考查

环资院本研一体课

LS10522

高级森林病理学

32

2

1

考试

林生院

LS10523

高级昆虫分类学(含实习8学时)

32

2

1

考试

林生院

LS20549

数量和群体遗传学

32

2

1

考试

林生院本研一体课

LS20543

高级林木育种学

32

2

1

考试

林生院

LS10526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LS10527

森林药材研究前沿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非学位课

MK20201

公共必修课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2

考试

马克思学院

必选

TJ2301

公共选修课

研究生体育课

16

1

2

考查

体军部

选修

YJ20306

国际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16

1

2

考查

经管学院

LS20540

专业选 修

高级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48

3

1

考试

林生院

数据测试与分析类

HZ2055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32

2

2

考试

环资院

HZ20551

地理信息系统

32

2

1

考试

环资院

HZ20552

生长与收获预估

32

2

2

考试

环资院

LX20511

仪器分析

44

2.5

1

考查

理学院

LX20513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1

考查

理学院

LS20541

专业外语(林学)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专业能力提升类

LS20542

植物成分分离与提取技术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LS20544

生物信息学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LS20546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

32

2

2

考试

林生院

LS20547

农药学

32

2

2

考试

林生院

LS10524

遗传育种学前沿

32

2

2

考试

林生院

LS10525

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

32

2

1

考试

林生院

LS20550

分子遗传学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HZ20553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32

2

2

考试

环资院

HZ20554

抽样技术

32

2

1

考试

环资院

HZ20555

空间统计学

32

2

2

考试

环资院

HZ20556

森林空间结构分析

32

2

2

考查

环资院

HZ20557

植被定量遥感

32

2

2

考查

环资院

HZ20558

遥感图像处理

32

2

2

考查

环资院

LS20592

森林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32

2

1

考试

林生院

HZ20559

计算机应用技术(Matlab)

32

2

1

考试

环资院

HZ20560

森林经营规划

32

2

2

考试

环资院

HZ20562

水土保持学

32

2

2

考查

环资院

HZ20563

植物营养与施肥

32

2

2

考查

环资院

LS205992

基因与分子克隆(全英文授课)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LS20596

农林业生物技术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HZ10107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

32

2

1

考试

环资院

LS20600

植物细胞生物学前沿

32

2

2

考查

林生院

LS20601

植物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

32

2

1

考查

林生院

C0902017

补修课

森林昆虫学

48

0

2

考试

林生院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补修,结合个人研究方向,至少选3门


C0902006

林木病理学

48

0

2

考试

林生院

C1002018

森林生态学

56

0

1

考试

林生院

C1302043

地理信息系统

48

0

1

考试

环资院

C1302081

森林经理学

56

0

2

考试

环资院

E1322036

测树学

36

0

1

考试

环资院

E1121008

树木学

52

0

2

考试

林生院

C1304111

遥感概论

44

0

2

考试

环资院

E0821033

植物育种学

40

0

1

考试

林生院

C0804031

遗传学(A)

40

0

1

考试

林生院

E1121017

植物生理学

40

0

1

考试

林生院

必修环节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中期考核


不计学分





LS30604

学术活动(不少于5场)

64

4





LS30603

专业实践(不少于32学时)

32

2





六、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符合本学科研究方向。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中段完成,要求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做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就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写出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中文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篇、外文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0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进度安排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及经费概算等方面也要做说明。

研究生开题前,一级学科需对各方向的开题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是研究生选题及研究内容是否符合一级学科人才培养方向,审核通过后由一级学科或各方向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开题论证。

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5位及以上的专家小组会上进行论证,确定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提出修改意见。开题实行末位淘汰制,学院总的淘汰比例不低于10%。未通过开题评审者,三个月内须修改补充后重新开题。连续3次未通过者,按规定终止培养。在通过开题论证的基础上,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学位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七、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基本要求

1.实践环节要求

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不少于32学时,要求在完成后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得出合理有用的结果。并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计入相应学分,累计不超过2学分。考核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末。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1年及以上的在职研究生或在社会上工作2年及以上的研究生原则上可免修实践环节(需开具有效证明)。

具体形式包括:①参加本科生第一线的辅助教学工作(助教性质),组织课堂讨论、辅导、答疑、指导实验等,以及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等;②根据学科和指导教师承担科研任务的情况,可提前参与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课题或独立从事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选择的研究工作(助研性质);③在导师指导下,安排到工厂、企业、社会单位参加的短期生产技术实践、技术服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调研活动;④其它的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活动。

2.学术活动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做小型的学术报告(Seminar报告,要求在读期间汇报不少于5次)、参与国内外本学科方向学术会议、参与或组织学术讨论、参与或组织文献翻译及讨论活动等。学术活动作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时间跨度为5个学期,每次学术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活动总结,在学位申请资格审查前,由学科组织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出考核结果,考核合格后计4学分。

八、中期考核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由研究生院和学院共同组织。研究生院负责考核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学院负责成立本单位各学科中期考核小组,由学科组织3-5名专家,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由学院组织安排。外国留学生以品德修养代替思想政治素质考核。

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考核、课程学习、业务能力和健康状况等。

中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学院总的淘汰比例不低于10%。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答辩环节。考核不合格者,须在半年内参加二次考核。考核小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考核小组应向学院领导报告,经学院领导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核,终止培养。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和获得有关奖学金的候选人。

九、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评审及答辩

1.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①学位论文须结构合理、逻辑恰当,且具完整性、系统性和学术性。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声明、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英文3-5个)、引言、正文、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等部分。

②学位论文要求语言凝练、章节分明、编排规范,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③学位论文中文献的引用、图表的设计、数据和计量单位的表示、专用名称和科学符号的使用等都必须符合国家和授予单位的要求。具体格式参见《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书写格式及印制规定》。

(2)质量要求

①论文应该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选择对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论文研究内容,尽量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具有科学或技术创新性。

②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应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采用合适的统计软件或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用于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时间不少于2个学期。

③学位论文应体现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在本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体上应做到思路清晰,理论正确,逻辑合理;论据引用要正确,数据要翔实,文献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论证及结果要合理,论点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④论文查重检测重复率要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

2.学位论文预答辩

(1)学位论文第一次预答辩安排在第5个学期末。研究生应汇报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由专家小组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给出最终评价结果。如果未通过第一次预答辩,进入第二次预答辩环节。

(2)第二次预答辩安排在第6个学期的3月。由专家小组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给出最终评价结果。如果未通过第二次预答辩,不得进入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环节。

3.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时间。学位论文送审时间一般在第6学期4月,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第6学期5月底。

(2)答辩资格申请。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在修改完善后,方可进入论文送审环节。研究生向学院和研究生院提出答辩资格申请。对达不到学位论文要求的,取消该次论文送审资格和论文答辩申请资格。

(3)论文答辩。通过答辩资格审查的学位论文,按规定进行专家评审。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审者,按专家合理意见修改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未能通过专家评审者,延期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5-7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及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培养环节要求及毕业论文,可申请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达到以下硕士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硕士学位。

在申请学位时,具体要求详见学院要求。



附表:

一、学院学术评定委员会审核意见:



应出席______名委员,实到______委员,其中同意通过人才培养方案______人,不同意______ 人,弃权______ 人。

学院学术委员会(签名):


年 月 日



上一条:浙江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条:林业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本页】


友情链接 教育部 | 科学技术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浙江省教育厅 |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7号学院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889 传真:0571-63740889 邮箱:hjkj@zafu.edu.cn
COPYRIGHT © 2019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ET.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